评级公告

中国央行票据互换工具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

金融机构 / 中国 / Mon, 2019年02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拟允许合格银行发行永续债作为优先股之外的另一种资本补充工具,并允许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换入央行票据,这将有助于银行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信贷投放及满足中期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但是,惠誉认为,该机制意味着中国当局可能倾向支持永续债,而这种情况下永续债不能真正发挥其吸收损失的作用,并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央行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类似金融工具所采用的方法。

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将大幅改善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无明确到期日的债券将计入额外一级资本作为TLAC的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永续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并可能降低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成本。惠誉于2019年1月18日确认评级为'A'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在满足中期TLAC要求及其他资本缓冲要求方面尚存在资金缺口。

央行票据互换操作要求永续债发行银行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补充资本后能够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可见该机制旨在提高银行的放贷能力,这与中国最近实施的其他货币宽松举措相符。

惠誉长期以来都认为,银行系统的资本水平一直难以跟上信贷增速和风险偏好。中国当局遏制影子银行活动的举措迫使银行将表外风险敞口纳入表内,导致银行的资本压力加剧。在利润率、贷款增速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外部融资,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仅能将资本比率维持在当前水平。

中国投资者的投资深度和广度均有限,这是有意在国内市场发债的银行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如无央行票据互换机制,中资银行可能较难在国内发行永续债。发行永续债而非优先股将拓宽投资者基础。此外,最近出台的相关政策变化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合规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这应能提振市场需求。

如果银行发行更多资本工具后加速增长或提升风险偏好,则可能无法持续改善法定的资本比率。此外,CBS机制可能意味着中国当局倾向支持永续债,虽然此类工具并无显性担保。惠誉认为普通股是损失吸收能力最强的资本工具,但中国的监管环境令中资银行难以公开发行股票。惠誉授予评级的中资银行的发行人违约评级是基于惠誉对这些银行获得政府支持的不同力度的预期得出。

互换机制对银行TLAC达标能力的影响,将部分取决于购买永续债的银行及保险公司在计算资本和偿付能力要求时对参与互换的永续债的处理方式,而关于这点目前尚无明确的说明。监管部门通常会要求银行从自有资本中扣减其持有的其他银行的资本工具,以阻止银行交叉持有资本工具并防范传染风险。向参与互换永续债的持有人适用上述资本扣减可能会严重打压永续债需求,因银行仍是中国大陆债市的主要投资者。

中国银行在2019年1月25日发行了400亿元人民币(59亿美元)的永续债,成为第一家发行永续债的中资银行。惠誉授予评级的中资商业银行目前均满足参与互换机制的资本比率、不良贷款率、资产规模及经营业绩方面的条件。此外,国内评级不低于'AA'的银行永续债可用作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及再贷款的担保品。

联系人:

胡月明
高级董事
金融机构评级
+852 2263 9919
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
香港中环德辅道中68号 万宜大厦19楼

徐雯超
联席董事
金融机构评级
+86 21 6898 7993

Dan Martin
高级董事
惠誉快讯
+65 6796 7232

Media Relations:

Wai-Lun Wan, Hong Kong, Tel: +852 2263 9935, Email: wailun.wan@thefitchgroup.com

详情参见 www.fitchratings.com

注意:本新闻稿为中文译本。如有疑问,请以英文版本为准。

下载报告
 

谢谢。 您的下载链接将很快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