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章

中国与全球ESG投资发展比较

惠誉博华 / 金融机构 / 中国 / Wed, 2021年10月13日

欧美引领全球ESG投资浪潮,中国以“双碳”撬动ESG投资,绿色资产规模全球领先

自2004年联合国首次提出ESG投资理念以来,ESG投资浪潮席卷全球,相较于注重财务回报的传统投资模式,ESG将单维投资模式升级到了以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核心要素为支撑的多维投资模式。从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末,全球五大地区的可持续投资规模已达35.3万亿美元。欧美作为ESG投资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其ESG投资类型较为多元化,其ESG债券及基金规模均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绿色投资先行,绿色债权类资产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其投资类型较为单一。从监管来看,为满足ESG投资发展需要,各国际组织出台了多项ESG资产认证标准,全球ESG投资监管逐步趋于完善。欧洲作为ESG投资的发源地,其在ESG披露体系建设方面也逐步趋于成熟,中国在非绿色类ESG资产领域存在监管空白。从业绩来看,中国及海外ESG业绩表现整体较优,但分项因子贡献度存在分化。惠誉博华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正以“双碳”撬动ESG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从增长优先的驱动模式逐步转变为更加注重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中国ESG投资将逐步趋于多元化,从绿色延伸至社会和治理,由债权类资产拓展至非债权类资产。

ESG浪潮席卷全球,中国ESG投资仍处发展初期

随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以改善社会和生存环境为宗旨的可持续投资理念正越发受到世界各国投资者的关注。区别于传统投资理念,ESG1 作为提倡责任投资和弘扬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方法论,在考虑财务回报的同时,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要素纳入投资流程。自2004年联合国首次提出ESG概念以来,ESG投资管理规模稳步增长,ESG投资正逐步从边缘型投资策略转变为主流投资策略,根据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及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UN PRI签约机构数达3462家,全球五大地区的可持续投资规模达35.3万亿美元,相关占比由2012年的20%上升至2020年末的35%,年复合增长率达13%,远超同期总管理规模增速(6%)。

分地区来看,欧洲作为ESG的发源地,其可持续投资规模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2016-2020年规模增速仅为-0.2%。相较之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ESG投资规模均呈现较快增长,同期规模增速超过100%,2020年美国首次超越欧洲,位居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首位。 ESG投资阵地正逐步从欧洲向全球其他地区扩散。相较于海外ESG投资浪潮的快速兴起,中国ESG投资概念仍处于发展初期。截至2021年9月末,中国仅有146家机构成为UN PRI签署成员,同期美国UN PRI成员超过2000家,中国占全球比重不足5%。

欧美ESG基金占据主导,中国ESG债权类资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欧美ESG基金规模占据主导,亚洲增长较快,但占比不足5%

根据Morningstar统计结果来看,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全球ESG基金接近5000只,资产总额达2.2万亿美元,其中欧洲作为ESG基金投资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近年来资产规模占比始终保持在75%以上,除欧美以外的其他地区国家ESG基金规模占比不足5%。近年来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ESG基金发展较快,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中国和日本ESG基金资产规模分别达24.9和26.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和496%,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89%)。但由于ESG基金起步较晚,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两国ESG基金资产规模合计占比仍不足5%。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首位,行业分布趋于多元化

受益于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绿色信贷在中国起步较早,随着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正式出台,中国绿色信贷迎来快速发展期。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信贷余额达11.95万亿元,位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在绿色金融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银行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2017-2020年绿色贷款增速均超过15%,高于同期贷款增速。截至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贷款规模的比重已达6.70%。

从行业投向来看,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其他行业绿色信贷占比由2019年一季度的26.54%上升至43.53%,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行业分布正逐步趋于多元化。考虑到在碳中和背景下,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存在较大去碳化需求,绿色信贷投放结构仍待持续优化。

中国绿色债券规模跻身世界前二,绿色建筑领域发展空间较大

国际资本协会(ICMA)将ESG债券分为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三大类。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ESG债券发行规模接近7000亿美元,2014-2021H1累计发行1.9万亿美元,其中绿色债券规模1.28万亿美元,占比达67%。目前绿色债券仍占据着ESG债券的主导地位,但2020年在COVID-19冲击背景下,带有公益标签的社会责任债券开始成为国际投融资焦点,当年新增发行规模增长近10倍。分地区来看,美国、中国、法国是全球ESG债券的发行主要市场,累计发行规模占全球比重的38%。

中国ESG债券投资尚处起步阶段,目前中国ESG债券仍以绿色债券为主。自2015年中国发改委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逐步驶上快车道。《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市场总余额为9174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根据CBI分类标准下的债券投向分布来看,与绿色信贷类似,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主要投向能源与交通领域,合计占比超过67%。随着2020年新版绿色债券支持目录中对绿色建筑认证标准有所放松,绿色建筑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投向该领域的绿色债券规模占比由2019年的6%上升至22%,同比增长超100%,已接近全球平均水平(26.29%)。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能源消耗占全国比重超过20%,预计未来绿色建筑的投资需求仍将保持高位。

全球ESG投资监管框架逐步完善,中国监管体系存在空白

中国绿色债权类资产认定标准不一,非绿色类资产存监管空白

在ESG信贷认证标准方面,根据贷款市场协会的分类标准,ESG信贷主要分为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关联信贷。参照中国绿色产业目录,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绿色信贷认定标准,但两者在一些细分领域(如核电)的界定方面存在一定出入,给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项目管理与统计带来了一定障碍。

在ESG债券认证标准方面,全球范围内最广为接受的是国际资本协会(ICMA)公布的《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组织(CBI)公布的《气候债券标准》。中国ESG债券认定标准主要集中于绿色领域,绿色债券发行主要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虽然相较于2015年版剔除了化石燃料,使得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分类与国际标准更接近,但在募集资金用途方面,根据气候债券组织要求,仅允许发行人将不超过5%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作一般营运资金,而中国监管则将该比例放宽至募集资金总额的50%,境内外监管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中国绿色债券在认定口径方面与CBI仍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中国ESG债权类资产在非绿色领域存在较大监管空白。虽然近年来,带有中国特色标签的疫情防控债、扶贫专项债、乡村振兴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国际上对于ESG债券的认定标准,但仍存在监管多头离散、资金用途模糊等问题。

欧洲上市公司ESG披露准则最为严格,中国ESG监管仍待完善

从目前全球各大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ESG披露标准来看,欧洲作为ESG投资的发源地,其ESG披露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对于在欧洲上市的企业强制披露ESG信息,且覆盖包括环境、社会、治理等所有因素,是目前国际上对披露要求最严格的地区之一。相较之下,美国两大交易所及日本东京交易所本身对ESG信息的披露并不强制,且主要是针对ESG单个因素披露要求,缺乏完整的ESG披露指引。由于中国ESG投资尚处于起步接段,目前并没有颁布完整的ESG监管法规,仅针对特定行业的上市企业强制要求披露环境信息,上市企业仍缺少统一明确的ESG信息披露框架和指标体系。惠誉博华认为,参考其他地区ESG监管经验,考虑到中国政府和监管具有更强的动员和执行能力,或可借鉴欧洲采用强制披露的监管方式。同时,中国已在环境领域积累的相关经验亦可逐步推广至社会和治理领域,推动ESG监管体系的探索与完善。

ESG业绩整体表现较优,中国与全球ESG分项贡献度存在分化

绿色因子主导中国ESG资产业绩表现

在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下,中国绿色主题类资产整体表现较优。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数据,21家主要商业银行近年绿色信贷平均不良率始终保持在0.7%以下,仅为同期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的1/3,绿色信贷整体资产质量水平保持在较好水平。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2021年以来,绿色债券指数整体收益表现好于ESG债券指数,中证绿色投资指数也整体优于ESG基准指数。相较之下,社会和治理因子在中国ESG资产业绩表现中贡献程度较低。总体来看,中国ESG主题类资产表现与市场基准相差不大。

治理因子主导全球ESG资产业绩表现

从全球ESG资产表现来看,MSCI USA ESG指数的业绩表现整体优于业绩基准水平,相较于绿色因子主导中国ESG资产表现,治理因子成为了全球ESG资产表现的最大驱动因素。MSCI对于ESG关键要素的显著性测试结果显示,治理因子对于ESG资产的收益影响更为显著。

中国绿色理念先行,以“双碳”撬动ESG投资发展

综上来看,欧美ESG投资发展较为均衡,ESG投资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中国ESG投资主要呈现两个特点:其一,绿色概念引领中国ESG投资,但在社会及治理领域仍存空白;其二,中国主要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ESG发展,使得ESG投资仍由政策属性较强的银行信贷及债券驱动,两者合计占比超过98%,而基金、理财、股票、衍生品等市场化属性较强的非债权类资产仍处于发展初期。考虑到目前多数绿色项目具有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与之相匹配的非债权类绿色投资工具或将迎来发展契机。

展望中国ESG投资前景,绿色方面,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预测,要实现该目标,中国通过“双碳”撬动的ESG投资规模将达百万亿元级别。在社会方面,近期以互联网防垄断、教育培训行业“双减”、房地产金融管控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变化,引发了资本市场资产新一轮调整。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监管层对行业的关注重点正从过去的提高经营效率转变为提升社会价值。ESG理念将能有效引导投资者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更契合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治理方面,伴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成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2018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新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进一步强化了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引领作用,并首次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惠誉博华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档背景下,中国经济正从增长优先的驱动模式逐步转变为更加注重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近期中国产业政策与监管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也与ESG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在中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速背景下,海外投资机构也将更关注ESG方面表现优异的公司。

总结

纵观全球ESG发展进程,欧美引领全球ESG投资热潮,其可持续资产合计规模占全球比重超过80%,且ESG投资类型较为多元化,ESG债券及ESG基金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欧洲作为ESG发源地,其ESG披露体系建设较为完善,涵盖环境、社会、治理等所有因素,是目前国际上对披露要求最严格的地区之一。ESG整体业绩表现较优,治理因素成为全球ESG投资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绿色金融政策激励下,中国绿色资产迎来蓬勃发展,其绿色信贷及绿色债券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但其他类型ESG资产规模较小,中国ESG基金规模占全球ESG基金比重不足2%。同时,中国ESG监管主要集中于绿色债权领域,在其他ESG领域存在监管空白,绿色因子主导了中国ESG资产业绩表现。

惠誉博华认为,ESG投资理念与中国经济转型方向较为契合,在ESG发展初期,中国以绿色理念撬动ESG投资发展,未来ESG投资类型将逐步多元化,中国ESG投资未来可期。

 

1 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投资理念

 

相关报告

住房抵押贷款绿色证券化的国际实践

中国绿色ABS观察

ESG概念受重视程度提升,未来将对金融机构发挥更大影响力

 

分析师

盛云霄
+8610 5663 3826
norman.sheng@fitchbohua.com

张帆
+8610 5663 3827
frank.zhang@fitchbohua.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博华”)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编制,但惠誉博华不对该等信息或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或预测仅反映惠誉博华于本报告发布日的判断和观点,在不同时期,惠誉博华可能发布与本报告观点或预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评估或预测仅供参考,本报告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推荐购买、持有或出售任何资产的投资建议;本报告不对市场价格的合理性、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的适当性(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会计和/或监管方面的合规性或适当性)或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相关款项的免税性质或可征税性作出评论。个人或机构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因素。对依据或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及损失,惠誉博华及相关分析师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惠誉博华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等任何形式侵犯惠誉博华版权。如征得惠誉博华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惠誉博华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惠誉博华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下载报告

下载报告
 

谢谢。 您的下载链接将很快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您。

请留下您的个人基本信息,阅读惠誉博华所有的研究报告。

 

感谢您。我们已将报告的链接发送至您的邮箱。